一是织牢服务网络。以居民楼栋、院坝为单位,选拔具有一定威望和组织协调能力且热心公益的优秀党员担任居民“小管家”,在街道和社区建立居民“小管家”工作室(站),明确专人对口联系,及时为居民“小管家”提供支持。目前,选拔居民“小管家”65名,实现重点社区全覆盖。
二是明确岗位职责。统一制作居民“小管家”信息公示牌,公开其服务电话和工作职责等,提升居民“小管家”公信力。发挥居民“小管家”人熟地熟事熟优势,及时协调处理下水道拥堵、窨井盖破损等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,并常态收集居民诉求,跟进事项办理结果。
三是激发工作活力。出台优秀居民“小管家”评定制度,年终根据其工作表现和群众满意度等,按 10%评选优秀居民“小管家”,并将评选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。街道党工委定期听取居民“小管家”意见建议,提升其在街道事务中的参与感、存在感和成就感。